主页 详情

《黄鹂声声带血鸣 孙犁抗日小说研究》_李展著_12336937_9787216059244

【书名】:《黄鹂声声带血鸣 孙犁抗日小说研究》
【作者】:李展著
【出版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9
【页数】:357
【ISBN】:9787216059244
【SS码】:12336937

最新查询

内容简介

自序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 孙犁文学创作之心路历程

第一章 孙犁文学风格探源——孙犁在1930—1941年期间的文学准备

一、文学滥觞和梦断黄粱

二、在激情中熔铸理性

三、清新透明的文学审美感觉

第二章 在审美外表下的革命功利主义文学观——关于“冀中一日”运动的影响

一、冀中一日的背景

二、审美与革命的功利主义的融合

三、抗战情结:崇高感的诞生

第三章 孙犁文学接受的古典经验与现代传承——孙梨审美情趣探析

一、论“艺术之美”:“此情”非“彼情”

二、清雅精致的古典情趣

三、浪漫经验的现代继承

第四章 夹缝中的伦理叙事——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一、无法让渡的生命感觉

二、深层背景中的伦理夹缝

三、文学创作:苦闷与发散的象征

四、疾病是生命系统反抗的象征

中编 现代语境中的女性言说——孙犁抗战文学女性形象解读

引言

一、女性被纳入民族国家问题的理论

二、女性性别理论

三、现代主体性理论

第一章 女性解放的启蒙叙事——以孙犁的《走出之后》为中心

一、从“恋人”到“虚位”:启蒙者身份的改变

二、女性启蒙环境的变化

三、启蒙价值的展开维度

第二章 论《荷花淀》的对话空间——从性别视角看《荷花淀》主体建构的历史内涵

一、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女性

二、历史支配性结构对于水生嫂们的影响

三、传统伦理语境中的性别禁忌

第三章 慧秀与双眉:何处是归程——寻找女性归宿之路(一)

一、女性问题与小资情调的时代背景

二、男权背景中的女性设定

三、慧秀的女性气质

四、男女问题:从“性”到“性别”的编码转换

五、阶级意识对性别身份的整合

第四章 刘兰与李佩钟:被折断的女性命运——寻找女性归宿之路(二)

一、她在风中哭泣

二、哭泣戳破了革命的神话

三、从女“知识分子”到“女”知识分子

四、“脱离枯树的绿叶”:她怎能不憔悴

第五章 小满:迷茫的逃逸之路——寻找女性归宿之路(三)

一、美貌:女性意识的奇特武器

二、她为什么对于新政权不信任

三、无法确证的脆弱的现实生命

下编 孙犁抗战文学中的北方风景描写

第一章 北方的旷野景象——孙犁抗战文学的一份额外收获

一、田园与村落

二、水淀

三、山川

第二章 抗战带来的“家园”意识——“游观”与“栖居”

一、“写实”抑或“诗意”

二、“家园”意识与民族家国想象

三、“游观”:孙犁文学风景特定视角

四、叙事者的“目光”:诗意生成的重要契机

第三章 人与自然风景的双重凸显——在文学史中考察孙犁的文学风景描写

一、人的“点”化的象征存在

二、神性的散落:人与自然的平等映照

三、主体意志的凸显

四、革命理想融入传统的文学无意识

五、另类风景的存在

第四章 文学风景个案研究:《风云初记》第三集解读

一、《风云初记》的写作背景

二、“行军”中的风景:集体意志的无意识凸显

三、文学景观:山川浩荡与人事苍茫

四、苍茫感:将生命安顿在自然山水间

附录一 文学感伤:主流文学话语里的艰难表达——《琴和箫》背后沉痛的“肃托”故事

附录二 论铁凝的小说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