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篇 总论
第1章 周围血管胚胎发育和解剖学
第一节 周围血管的发育
一、胚胎血管的来源和形成方式
二、四肢动脉的发生与演变
三、四肢静脉的发生与演变
四、血管的组织发生
第二节 周围血管的解剖
一、毛细血管
二、动脉
三、静脉
四、下肢血管解剖走行
第2章 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
一、血液的流场
二、血液流动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
一、概论
二、周围血管的正常结构与生理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博
四、静脉血压和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七、局部血流调节
第三节 血管性病变的血液流动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一、淋巴水肿
二、静脉性水肿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五、雷诺综合症
第3章 凝血机制和调节因子
第一节 凝血机制
第二节 调节因子
一、血管因素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二、血小板因素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三、白细胞因素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四、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在血栓形成与组织损伤中的相互作用
五、红细胞因素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六、凝血因子含量及结构变化因素
七、血流变的改变
八、体内抗凝活动
九、体外血液凝固的加速与抗凝
第三节 血管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血管的自身调节
四、社会心理因素对血管活动的调节
五、血管再生刺激因子
六、血管再生抑制因子
第4章 血管性皮肤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二、血沉
三、毛细血管脆性实验
四、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时间
五、C反应蛋白
六、血清蛋白电泳
七、类风湿因子
八、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
九、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
十、雷诺现象
十一、X检查
十二、甲周微循环检查
十三、心脏彩超
十四、束臂实验
十五、足背静脉压的测定
十六、骨髓象检查
十七、自身抗体检查
第二节 无创性血管检查技术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三维磁共振造影
四、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查
第三节 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5章 血管性皮肤病的治疗
第一节 药物治疗
一、全身药物治疗
二、局部药物治疗
第二节 理化治疗
一、冷冻治疗
二、电解治疗
三、高频电治疗
四、X线与电子束治疗
五、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三节 光动力治疗
一、发展进程
二、PDT中的光敏剂
三、PDT的光源
四、光动力学引起组织破坏的机制
五、皮肤科适应症及应用
六、PDT的不良反应
第四节 激光治疗
一、可调脉冲染料激光
二、Nd:YAG激光
三、铜蒸气激光
四、强脉冲光
五、CO2激光
六、氦氖激光
第五节 外科治疗
一、皮肤血管炎症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二、皮肤脉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三、皮肤血管舒缩障碍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第六节 血管瘤的硬化治疗
下篇 各论
第6章 皮肤血管异常
第一节 血管结构异常
一、鲜红斑痣
二、肾小球样血管瘤
三、贫血性痣
四、毛细血管扩张症
五、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六、蜘蛛痣
七、匍行性血管瘤
八、静脉湖
九、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十、泛发型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十一、毛细血管动脉瘤
十二、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
十三、皮肤胶原性血管瘤
十四、血量减少痣
十五、疣状血管畸形
十六、海绵状血管瘤
十七、动静脉瘘
十八、显著性下唇动脉
十九、肢端小动脉扩张
二十、丘疹性血管增生
二十一、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第二节 血管功能异常
一、雷诺现象和雷诺病
二、肢端发绀症
三、红绀症
四、小腿红绀症
五、洛伊斯病
六、Marshall-White综合征
七、紫趾综合征
八、掌红斑
第7章 皮肤血管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述
一、过敏性紫癜
二、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三、荨麻疹性血管炎
四、变应性血管炎
五、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六、结节性多动脉炎
七、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八、结节性血管炎
九、结节性红斑
十、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十一、网状青斑和青斑性血管炎
十二、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
十三、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十四、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十五、Cogan病
十六、白塞病
十七、坏疽性脓皮病
十八、Wegener肉芽肿病
十九、变应性肉芽肿病
二十、巨细胞动脉炎
二十一、血栓性静脉炎
二十二、胸壁浅表血栓性静脉炎
二十三、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二十四、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二十五、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
二十六、婴幼儿急性出血性水肿
二十七、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二十八、面部肉芽肿
二十九、感染相关性血管炎
三十、副肿瘤性血管炎
三十一、血管炎伴栅状中性粒细胞性和肉芽肿性皮炎
三十二、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三十三、脓疱性血管炎
三十四、胆固醇结晶栓塞的皮肤表现
三十五、血清病
三十六、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第8章 紫癜
第一节 概述
一、血管内原因
二、血管原因
三、血管外原因
第二节 分述
一、暴发性紫癜
二、中毒性紫癜
三、老年性紫癜
四、淤滞性紫癜
五、皮质激素性紫癜
六、新生儿紫癜
七、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八、巨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九、冷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十、多发性骨髓瘤性紫癜
十一、湿疹样紫癜
十二、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
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四、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五、血小板增多症性紫癜
十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七、精神性紫癜
十八、奥尼莱型紫癜
十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十、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第9章 淋巴及淋巴管疾病
第一节 淋巴管的发育与解剖学
一、皮肤淋巴管的识别
二、淋巴管的功能
三、淋巴液的转运
四、免疫功能
第二节 淋巴水肿
一、遗传性淋巴水肿
二、继发性淋巴水肿
第三节 先天性淋巴管畸形
一、淋巴管瘤
二、淋巴管扩张症
第四节 后天性淋巴管疾病
一、急性淋巴管炎
二、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
三、丹毒样癌
四、血清肿
五、后天性淋巴管瘤
第五节 淋巴管肿瘤
一、获得性进行性淋巴管瘤
二、淋巴管瘤病
三、淋巴管肉瘤
第六节 乳糜返流(chylous reflux)
第10章 血管性肿瘤
第一节 良性肿瘤
一、婴儿血管内皮瘤
二、丛状血管母细胞瘤
三、疣状血管瘤
四、老年性血管瘤
五、小叶性毛细血管瘤
六、动静脉血管瘤
七、微静脉血管瘤
八、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
九、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瘤
十、皮肤上皮样血管瘤性结节
十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十二、梭形细胞血管瘤
十三、血管瘤病
十四、血管角化瘤
十五、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十六、反应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十七、假性Kaposi肉瘤
十八、血管球瘤
十九、肌周皮细胞瘤
二十、血管外皮细胞瘤
二十一、蓝色橡皮-大疱性痣综合征
第二节 低度及交界恶性血管肿瘤
一、网状血管内皮瘤
二、Kaposi样血管内皮瘤
三、Kaposi肉瘤
四、混合性血管内皮瘤
五、巨细胞血管母细胞瘤
六、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
七、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
八、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
九、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
第三节 恶性肿瘤
一、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二、血管肉瘤
三、上皮样血管肉瘤
四、放疗后不典型性脉管增生
第11章 与血管相关的其他疾病
一、冻疮
二、寒冷性多形红斑
三、冻伤
四、冷红斑
五、冷超敏性皮肤病
六、打猎反应
七、冷球蛋白血症
八、冷纤维蛋白原血症
九、冷凝集素综合症
十、冷球蛋白血症性股臀皮肤血管炎
十一、战壕足
附录 中文病名索引(按拼音字母顺序)